系學會 青年諮詢委員

角色轉換與能力成長的競合─記在青年諮詢委員卸任、醫學系畢業之前

晚上8:30Jheng-liang Chen





 感謝行政院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用心,讓我在獲選為第二屆青年諮詢委員的任期能有一個美好而完整的成果紀錄─《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第2屆青年諮詢小組成果專刊》。而隨著身分或是角色的更迭接替,不斷地提示著我一直以來思索著的議題:「能力與頭銜的競合,先後與輕重的較量之中,剩下的是什麼?」

以「雲端安養中心提案」,進入決賽─三星電子「新思維,心技術,共創新未來」創意提案競賽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我想,有勇氣跨出第一步以及願不願意前進是最重要的。大多數狀況中,腦中的點子都會安放在某個角落,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淡忘。倘若願意在點子迸出之時,跨出第一步,才能有實踐的無數可能。只是要在短時間中跨出第一步,總得有些資源,而往往暗示著對應的不同身分頭銜所擁有的資源多寡。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得到這樣的推論,起因大概是充滿無奈。會參與校外活動是從大一因為校內的流言蜚語開始,當時的我甚至求助心理諮商師,只為了能面對校內的抹黑或是造謠。接著在跑到台大、師大上課的過程中認識醫學生聯合會的朋友、醫勞小組的朋友,才開啟一連串的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成長與學習。
因此,我想最重要的是在逆境中不要故步自封、妄自菲薄,最無奈的選擇往往會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可以,就跳脫環境、改變心境,當然這也是我不推薦高中學弟妹進來的原因,在封閉的地方要跳脫環境是很困難的
於國際軍醫論壇上向蔡建松副局長、查岱龍校長、王智弘院長解說並合影


醫學教育與系學會長─學習指導與失敗

在兩周內舉辦完7場演講以及2場活動的醫學教育周以後,本打算卸任。但當時的主任、助教希望我繼續接任系學會長,為國防醫學院當年度所要面對的醫學院評鑑(TMAC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做準備。我們身為軍事院校,很多學生活動不如校外精彩,但評鑑重點又有一重大面向是需要學生的自治、自主學習活動。因此,系學會所舉辦的醫學教育週、醫學生自評的規劃便是我們通過醫學系評鑑的重點。「如果我們沒有通過TMAC,會很麻煩。也可能影響未來畢業到國外申請博士、醫院訓練的機會」,主任當時如是說。也因此在充滿不安、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參選醫學系系學會長。
擔任系學會長期間,我自己是期待自己不要控制學弟妹太多,並在理監事會上替學弟妹的計劃與預算多所辯護。期間還遇上了彩虹教育週被媒體抨擊的狀況,也是利用許多關係以及私下認識的長官來想辦法化解與處理,儘管成果不盡圓滿,但終能勉強過關。詳請可點擊此查看當時聲明稿(似乎成為目前最後關注的貼文之一)

可能跟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我不太喜歡在發展企劃或是舉辦活動時,受到控制。也因此,我的領導方針一直是希望學弟妹自己嘗試,也許在碰到未解的難題時才需要會長的身分介入。
但也因此受到當時我認為非常優秀的學妹的抨擊,認為我只是想要好的名聲。但她大概不知道,為了彩虹週的事情向長官辯護、為了這位優秀學妹弄壞的與外面醫學中心的公共關係,我當時在長官的心中也並不是個乖乖牌。從現在結果看來,用獲得名聲來曲解我想讓學弟妹不受到限制的嘗試,吾未見其明也。
我依然相信我在建國中學看到的,這些暨優秀而努力的同學們,需要的不是一步一步指導,而是能讓他們揮灑青春的空間、展翅翱翔的天空。不去過度指導學弟妹,學弟妹會有自己的步伐,依然是我的想法。
回歸到自己身上,仍然期許自己在這樣不熟悉的角色中成長,一面擔任學長,一面學習怎麼當學長。執筆至此,還要麻煩諸位同儕與學弟妹不吝指教了。

擔任系學會醫教部長、系學會長兼醫聯會醫學教育委員、醫學生聯合會副會長期間,多次赴醫師公會全聯會開會,與老師們合影留念。

掌握培養能力的意願與方法比起能力本身更重要─醫聯會副會長與WHA青年團發言人的啟發

關於能力與頭銜的落差,我認為在擔任副會長以及WHA世界衛生大會台灣青年團的發言人與團務總籌期間最為明顯。主要是對外事務副會長涵蓋的業務範疇太廣,舉凡公共關係、政策建議、活動合作、贊助募款都是業務範疇。此時,我的經驗中,如何在與往來對象或是合作夥伴溝通的過程中讓彼此了解認知差異、能力落差以及學習意願與動機則是關鍵,特別在面對的是自己的前輩時尤為如此。但在一邊培養能力一邊努力執行業務的過程中,更要盡速讓自己的能力成長,盡快到達得心應手的階段,這不僅是對自己要求或期許,更是希望在學生幹部這樣吃力不討老、還得兼顧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忘卻學習本科的本分。
於青年好政會議上向唐鳳政委說明


培養體系以外的能力或興趣,不忘美好世界的提醒─行政院教育部青發署青年諮詢委員

在甄選的最後一天才發現有甄選辦法,匆匆在醫院地下街的快立得拍了證件照,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進入決選面試,並在最後獲選為青年諮詢委員。
擔任委員期間,除了在業務上更認識青年發展署之外,青發署也相當積極徵詢我們的意見或是在業務上希望我們給予建議。此外,我們更透過親身參與活動,看見青發署舉辦活動之成效,更因此切身的明白目前青年所面對的困境以及青年朋友們在執行無論是社區再造、職涯與工作內容的不熟悉與銜接所擁有的擔憂與不確定感。
青年諮詢委員的工作範疇相當廣,儘管區分成三個業務組塊,但參與活動或是會議時都沒有限制。
當時我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自己是偏鄉長大的人、家境也不好、就讀軍校、就讀醫學系,也因此報名生涯組的諮詢委員甄選。希望透過自己比較不同的出身,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觀點。
近期,有諸多同學與先進詢問我關於甄選的事宜,我想,可以透過三組的角色出發,並反思自己的過去經驗與角色,更能明白自己在擔任青諮委的角色與定位。
最後再次感謝行政院推動青年事務的唐鳳政委、行政院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所有長官以及過去兩年任內協助我,惠我良多的所有青諮委夥伴與老師、同學們。

參與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當時甫上任青年諮詢委員,但因參與會議未能出席第一次青年諮詢委員大會

避開因人設事的環境與人事─那不是難關,而是災難;那不是一同成長,而是狐群狗黨

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往往也能發揮更大的更多的能力。但這取決於這群人的目標是否一致,對於完成目標的方式是否有規範、方法是否符合相同的價值觀。某位老師曾經提醒我,莫忘在學校經歷的這些官場現形記,但要記得做事要有方法,千萬不能不擇手段。
在我的這些經驗裏頭,再再警惕著我,避開因人設事的陷阱,那些看似完整的規定與公平的辦法,可能包藏禍心。重要的是能力而非頭銜,頭銜只是因人設事的人,向你打招呼的語句。
受邀至教育部參與會議的側拍照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Popular Pos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