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8個月,歷經準備醫師第二階段國家考試以及COVID疫情影響而導致的義診暫停,在獲得醫師證書後的第一次義診終於順利遂行。而可能也因醫師報名人數之故,此次往診團隊只有我一名醫師,也成為我的首次獨立往診。
替感恩戶大哥聽診,確認近期咳嗽狀況與肺部呼吸音。 |
七堵往診之路─騎車返家的中繼站
在七堵的路線上,我看見今年度四月我所撰寫的病歷,並仔細回憶8個月前的義診記憶。事實上是少了一、兩個往診的感恩戶的。常常在義診的路上聽著當地的志工師姑師伯提到當地感恩戶的狀況與故事,從小生活在東北角的我,總是懷著陌生卻又溫暖的感受。感受到在地的慈濟人願意走入不同人的家中並盡力給予溫暖,卻又為著這個每次耗費一個半小時騎車返家時必經之地─七堵感到陌生。陌生角落總有需要幫助的人,也感謝有慈濟、當地里長以及各種社會資源的幫忙與協助。
大哥的家中僅有他與太太,兒子今年度終於順利開始在外工作,卻也因此使的家中申請的中低收入戶無法順利通過。在七堵台五線幹道旁的路口,車輛總是呼嘯而過,在我每次從台北騎車回雙溪總會經過的路口,卻有這樣讓我忽視的家庭。期待我們能在其他社福資源的關注下,讓大哥與太太的生活順利,一切平安。
聆聽感恩戶照顧的狀況與復健作業,並與家屬討論復健方式以及營養建議。 |
我們的建議是他們的生活─專業帶給我的盲點
在七堵的往診路線上,罹患威爾森氏症的個案總是讓我們看見生命的堅毅與精采。記得大三那年義診時,跟著徐副院長一同來關懷,也提到慈濟醫院可以協助跟幫忙的地方,後續安排了開刀並因此讓個案走路更加順暢,不僅讓肌少症的狀況得以改善,更大幅度的減輕照顧的負擔。
在此次義診討論過程中,許多醫療觀點的復健建議與營養建議,都在我心中迴盪許久,最後還是在適當的時機與家屬討論。感謝家屬也願意告訴我們做法,或是在我們給予建議時,提及在家中施行的難處。而我想,這也許是專業所致的盲點,在醫學中心,只要一條醫囑,甚或是向護理師交代一句話,便有人可以推動這項計畫,以利治療。但回到家中,照顧的家人無論在人力資源的分配或是器材的取得,都不如醫院來得完善。討論過程中我也會擔心,這樣是不是沒有「真正照顧好」,卻忽略了我的醫囑,是他們的生活,況且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時間與生活品質也都高於平均許多。
在離開感恩戶前,特意繞回去感謝個案媽媽的照顧,並特別提到照顧得非常好也很有品質。看見個案媽媽的微笑,我想,比起一開始的建議與討論的微笑,最後的笑顏,也讓我稍能釋懷。
或許,尚有盲點的醫師,根本無法稱之為專業。期許自己也能在這樣的盲點中更貼近患者生活一些,進而弭平診間與房間的差距,以令醫療順遂發揮。
蹲下來與河南腔調的奶奶互動對談 |
11度大雨的山區義診
時序已近年關,東北角的天氣往往受到冷氣團的影響而變得濕冷,除了擔心義診團隊在山區的行車、步履動線需要格外注意外,更需要注意的是感恩戶爺爺奶奶的血壓狀況。特別是身居山區,醫療可近性較低,甚或獨居的狀態沒有人可以協助就醫,在遇到急性心血管或是腦血管疾病時,不僅無人求援,在緊急醫療網啟動後,尚需更長的時間從市區消防單位進到感恩戶的家中。因此,在濕冷的天氣情況下,我們更介意感恩戶爺爺奶奶的血壓狀況以及過去相關病史。若是沒有定期測量血壓,或是在義診當下血壓狀況偏高,撰寫紙條給與轉診建議或是寫下給予回診時醫師的建議就相當重要。這個奶奶由於生活背景源自中國,飲食狀況也較為重口,因此血壓的控制就較為困難,可能並非單純的血壓藥物可以控制,而更鼓勵她透過改善生活方式來促進健康。然而,一如本篇文章的標題,我們的醫囑是他們的生活,下醫囑簡單,但融入生活相當困難。期待我們能有更好的方法,也期待感恩戶爺爺奶奶們能有更多健康知能,更積極的面對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
感謝慈濟人醫會邱鴻基醫師替我授袍,能順利考取醫師國考獲得證書,很大一部分感謝慈濟人醫會讓我有豐富的經驗。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