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假中心綜合醫院舉行肌少症衛教以及環型彈力帶運動教學。 |
本人於中心診所的衛教也是透過指導長者進行彈力帶運動,希望藉此機會讓長者認識售價便宜但相當實用的彈力帶,並且了解使用彈力帶在最常見肌少症的肌群如何訓練,包含股四頭肌、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在中心醫院訓練期間,除了回顧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衛教,帶給中心診所醫院的長者、患者們更多社區醫學的知識並預防相關可能疾病。 |
老年肌少症與彈力帶運動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台灣本土資料,平均74歲左右的三千多名長者中,以EWGSOP(歐洲肌少症共識)之診斷標準檢測肌少症,發現台灣的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到7.3%。在估計方面,約有20萬名銀髮族面臨肌少症威脅,而研究也指出,從40到80歲之間將會減少肌肉質量30%到50%並伴隨肌肉功能的下降。在功能減少後,將提高跌倒、骨折與失能的風險增加,嚴重者將導致臥床、生活品質降低、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風險。
根據Global Medical & Health Communication (GMHC)於2019年的研究發現,使用彈力帶運動針對手臂肌肉與下肢肌肉進行為期12週的重量訓練,可以幫助增加肌肉的強度(P值=0.007)與行走的速度(P值=0.000),儘管在肌肉質量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從行走速度與肌肉強度方面的結果,依然相當推薦我國長者可以使用。此外,此研究為印尼的巴查查蘭大學針對亞洲長者的介入性研究,因此在適用性方面相當適用於台灣的長者。針對肌少症對於老年長者的健康一般分為三個方面包含:
1. 功能障礙與身體失能影響:下肢肌肉量減少,跌倒風險提高。
2. 新陳代謝影響:肌肉減少使蛋白質儲存與血糖調整功能變差,導致代謝症候群。
3. 肌少型肥胖症: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等狀況,使失能機率與死亡率上升。
本人於中心綜合醫院進行肌少症衛教並與長者們一同進行環形彈力帶運動 |
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
肌少症的預防方法主要分為營養治療、重量訓練與藥物治療三大方向。在營養治療方面,若長者沒有慢性腎臟疾病,建議每天每公斤攝取1.2到1.5公克的蛋白質,並平均分配於各餐時之間。而在危險因子方面,根據調查,50歲以上之長者,約有3成會減少攝取肉、蛋與海鮮等蛋白食品,其中2成是因為牙口狀況不佳。因此,長者的口腔健康也是相當需要介入與照顧的項目之一。而在危險因子無法改善的狀況下,應建議長者食用蛋白質豐富的黃豆製品、乳製品等。
重量訓練方面,應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等方式進行,中強度運動一週至少5次,由10分鐘分段增加至60分鐘。若為肌耐力訓練,每週至少執行2次,每次間隔48小時以上以達到充分休息,並由中低強度運度開始循序漸進。
最後在藥物治療方面,針對男性長者,可監測雄性激素如睪固酮等濃度,並適當補充以利身體肌肉的生成。女性長者因應雌性激素減少,應關注骨質疏鬆等狀況,並增加鈣片、維他命D等藥物。
本人隨博愛九班參觀士林官邸台北菊展之照片,可見本人左肩帆布袋中攜帶緊急醫藥箱。因服務對象隱私而使用表情符號去識別化。 |
博愛發展中心訓練─協助分析精神醫學藥物並捐贈自購醫療物資
此次於第一社福基金會的博愛發展中心訓練時,於博愛四班、博愛九班進行訓練,分別看見不同程度心智發展遲緩的個案。首先在博愛四班,本班為生活訓練為主的班次,生活技能評估為相對遲緩的班次,因此職能發展為肥皂販賣之紙盒包裝等工作。在12月1日隨班期間,與在班同學均有十足互動,但有一疑似為依賴型人格障礙的20多歲男性個案。在班互動時,常會在課程期間積極尋求他人認可,並且特立獨行地試圖與本人互動。在分析過後,除了透過過去的狀況與老師的經驗瞭解個案狀況與歷程,學習非常多以外,更透過自身精神科知識,向老師闡述可能會產生的狀況以及應對方式,包含可能轉換的人格障礙諸如迴避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產生。此外,更在課後討論過程中,協助老師了解博愛四班中的思覺失調患者可能的症狀,並解釋個案用藥的方向以及需要紀錄的個案狀況以利精神科醫師協助調整用藥。
隔日於博愛九班受訓時,了解到此班為打掃專責班,平時受外界公司聘僱而前往打掃,在九班當中之個案均為生活能力較為完整的個案。當日行程為赴士林官邸參觀台北菊展,因此本人特於當日清晨前往三總藥局以個人薪資購買攜帶式醫藥型隨班前往。後續課後檢討會時,了解博愛發展中心有一醫藥箱,但各班外出形成不同,因此外出在外均無醫藥箱設備,因此本人隨即將當日醫藥箱捐贈給與博愛發展中心,供各班外出緊急時使用,並在捐贈後向發展中心老師解釋攜帶式醫藥箱中的各式消毒藥品舉凡紅藥水、紫藥水或白藥水,以及不同止血紗布、彈性繃帶與緊急使用止血帶的使用方式與時機。最後,更向受贈的老師們指導緊急斷肢等外傷情況處置要訣。
獨居老人家訪時,親自清點藥物並告知奶奶用藥注意事項與警示,期待藉此提高用藥順從性。 |
居家照護與健康促進─獎卿護理基金會與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
受訓期間服務的個案為一年輕時腦性麻痺,居住在內湖的個案,迄今已經20歲,主要由家人以及外傭照顧。居家護理需要介入的即為鼻胃管的更換,並藉更換鼻胃管時量測腰圍及臀圍以監測營養狀況。在居家護理師進行服務時,我詢問家屬狀況外更提及相關預防性疫苗的注射以及因應腦性麻痺無法自行言語時,常規透過測量體溫以及觀察相關徵候來評估個案身體狀況,希望除了居家護理的常規工作外,更能因為我的出現而對於個案以及案家有所協助。
在居家服務員部分,此次受訓期間服務的對象為一名居住在南港區的女性奶奶,除了居服員的常規協助盥洗、打掃居住環境外,我們發現奶奶因為服務日期的前三天因為下床跌倒,導致左膝腫脹,並且無法行走。經過我的評估,患者最先需要排除膝蓋骨折或是髕骨骨裂的狀況,其次為膝蓋扭傷導致的急性關節腫脹,因此經過我們評估後決定聯繫在桃園工作的兒子,希望其協助奶奶就醫。而一週後在我追蹤時,了解奶奶已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讓我們稍能安心,期待在居家照護後,能夠使奶奶恢復功能。
社區醫學受訓時提供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師疫苗站最新資訊與知識,並於11/12向健康服務中心公衛護理師分享美國CDC衛星疫苗施打站設置指引。 |
恰逢疫苗即期,分享美國衛星施打站設置指引予信義區公衛護理師
此篇設置指引將著重在衛星施打站、暫時的簡易施打站(帳棚型等)的設置,例如步行施打站(Walk-through site)、得來速施打站或是路旁施打站等,在疫苗使用方面可以是常規疫苗或是新冠肺炎的緊急施打均可參考此指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包含計畫、施打前、施打運作、施打後。
醫療人員方面需要在第一線接觸民眾時協助單一方向的人潮流動並了解動線規劃、在疫苗施打期間也需要執行感控相關行為因此需要了解生物感染廢棄物的回收方法與地點。位置選定方面,因應新冠肺炎,過去的疫苗施打站點可能是不恰當的,指引提到在小型診所仍可成為社區施打站點,但需要減少服務人次以降低民眾之間以及與醫護人員接觸感染的風險。但在室內的大型診所可能較不合適,因為其較難維持室內社交距離與通風需求。疫苗施打站配置方面,美國CDC著重在Walk-through clinics較多,主要分為九大關卡。可以發現在進入施打站點前已經經過基本篩檢甚至是疫苗相關問卷了,可以大幅度縮短在施打站內的時間。
本人指導中心綜合醫院同仁基本救命術BLS時側拍 |
精神醫學導向的社區醫院─三總北投分院訓練
從中心診所醫院再到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後,到三總北投分院一整週的社區精神醫學訓練,讓三總PGY有回家的感覺。本次社區精神醫學除了讓我們看見區域精神醫院或所謂精神療養院的設置機構外,更讓我們對於精神科的知識重新複習,也看見在醫學中心的精神科訓練中所缺乏的,對於患者重新進入社區的銜接部分。
本次回到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社區精神醫學過程中有戴月明老師的精神科鑑別診斷透過分軸向的方式以及Neurosis跟Psychosis的分類讓對精神科陌生的我可以快速複習,也能藉此釐清自己學習的缺陷。當然更精采的還有不同Personality disorder的故事與案例,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精神科大師的典範可見一斑。
社區醫學受訓期間,對於自己而言,不僅是知識的獲取與經驗的累積。我更期待自己可以在不同的長照機構、社福單位以及社區醫院付出,為台灣這片土地的長者與需要的人們努力。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