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陳政良 長庚

劃一道偏鄉與醫療的鵲橋─科技輔助的義診行

上午9:13Jheng-liang Chen

 

深入偏鄉與山區的義診行動,在新科技的導入下,可以替行動不便或是遠距就醫的民眾及早進行篩檢,更能夠適當地轉介相關專科,讓許久一次的漫長就醫之旅發揮更大效果。

 

此次義診往診行動,特別攜帶可以測量心電圖的Omron血壓計,讓此往診路線的民眾都能夠測量。在外平林的某個感恩戶阿嬤測量後,發現可能有心律不整的狀況,隨即填寫建議就醫轉診單讓阿嬤可以到心臟內科就醫確認健康情況。

 科技介入義診行動─把握黃金時間

慈濟人醫會透過不同隊伍與定期的義診行動,帶領醫師、藥師、護理師等醫療職類人員進入山區,縮短感恩戶與醫療的距離。
醫療科技的行動裝置,這次特別攜帶自行購置的心電圖血壓計參與往診,縮短感恩戶篩檢與就醫的時間。特別對於偏鄉山區的長者,要抵達具有規模的醫療院所,往往需要耗費交通時間、家屬陪同的時間,而在就醫的時限上也會因為距離與車班顧慮而縮短許多,因此,若我們能把科技配備帶入感恩戶家中,讓患者可以在就醫前先有初步檢查,在未來就醫過程中的科別篩選可以更加精準,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就醫或甚至是選擇錯誤專科。此外,也不用為了一次檢查而大費周章到城市就醫。
透過科技介入義診行動,我們所把握到的黃金時間不僅是發病到就醫的時間,更是偏鄉感恩戶到城市就醫的時間,也在在縮短了在醫療院所的時間。讓患者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也減輕照顧家人的諸多壓力。
 
本次義診也特別攜帶自行購置的腹部超音波對需要的感恩戶進行腹部超音波快速檢查。

眼見為憑的就醫勸導

大約八年的義診經驗中,許多感恩戶阿公阿嬤礙於擔憂犧牲家人寶貴的時間,因此對就醫意願相當低。但在一次義診中,對右上腹部長期悶痛的婆婆進行超音波檢查後,果然發現膽囊結石合併膽囊壁增厚等情況。在仔細詢問家人後,發現婆婆有這樣症狀已經超過兩週,但遲遲不願就醫。透過在家的超音波檢查後,將影像即時跟婆婆討論後,婆婆似乎對於自己腹部疼痛的狀況了解了更多,也明白其中的嚴重性與延誤就醫可能的風險。在當下我便透過電話向婆婆的兒女說明檢查狀況,並在透過手機的三方對話中,讓婆婆順利與家人約定好就醫計畫與安排。
透過通訊設備與軟體,可以將感恩戶伯伯阿姨的狀況即時跟家屬討論,並提供建議,建立醫療、患者與家屬三方的信任,也弭平醫療空間與時間的隔閡。

醫病之間6吋的距離

一部手機僅6吋的長度,卻能夠築起一道長達數百公里的城鄉醫療與醫病差距。
在義診經驗中,發現家屬帶偏鄉的長者就醫時,一方面對於平日長者健康狀況不一定有全然的掌握,另一方面礙於就醫時間有限,可能需要在時限內帶著長者進入不同專科門診,因此對於醫病關係與家屬溝通的建立都是諸多挑戰。
但在進入感恩戶家裡時,拿起6吋手機,不僅可以向長者家人解釋長者目前的服藥狀況,也能在家中看見長者在生活方面所需,向家人討論與給予建議。此外,甚至有幾次因為義診的介入,協助釐清照顧家人對於長者醫療問題的諸多疑問。在醫療場域下可能因為時間有限也可能因為環境壓力,讓照顧的家人有許多疑問沒有獲得解答,但在義診現場或是往診的感恩戶家中,都能夠充分討論。讓長者可以提出自己在生活上面對到的問題,讓照顧者提出自己所面對的困境與醫療方面難以配合的原因,也讓醫療端可以解釋藥物或是血壓測量在生活中可以搭配的習慣以及疾病與生活習慣可能的因果關係。
透過聽診器,為咳嗽以及陣喘的婆婆進行聽診檢查。

快樂生活─回歸醫療的本質

我想,醫療有一重要目的是協助患者盡可能回歸原本的生活,甚至是達成患者理想生活。
無論是科技的輔助與否,我們都在自己所能之中了解患者所需,並提供建議與醫療服務。義診行動讓我可以反思醫療介入影響生活的不同因素以及患者與照顧者在面對醫療建議時為何常常展現為難,或是苦笑。
期待自己能力足夠、時間寬裕、經濟無虞,能在每一次不同的義診行動中給予更多協助,也期許自己挖掘在醫療場域的盲點。不忘初心,時時提醒自己與患者,快樂生活,畢竟是我認為醫療的本質。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Popular Posts

聯絡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