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良 義診

走出國防的挑戰與後記東北角山區的困境─2020 Nov. 義診隨筆

下午6:55Jheng-liang Chen

來自睿康、晉康診所的曾國憲院長,是國防醫學系92期的學長。在此次義診指導我非常多關於內科學的知識。
十一月進入冬季,東北角開始受到東北季風的侵襲,除了氣溫驟降外,更因此出現強降雨的天氣狀況。不僅對山區長者的呼吸系統造成影響,對於心血管系統不佳的長者更是一大挑戰。
能在義診的時候遇見國防醫學院的學長們,是一種相當溫馨的感受。不同於其他醫學院,國防的學長們遇見小老弟,總會有聊不完的共同經驗,特別是從汀洲水源校區開始的生活或是初遷到內湖的感受等等。更甚者,會聊到以前的入伍訓與現在的差別或者以前對於學校管理甚嚴到看見現在的變化等等。
在近期到了台北榮總實習的我,完全可以體會學長們討論過去在學校或是三總的時光。而此次義診恰好遇到退輔會的代訓醫師,曾國憲醫師,更讓我了解到在外面奮鬥的國防學長,從Working導向轉換到Knowledge導向的過程中,是另外一番艱辛與挑戰。
曾國憲醫師對於長者照顧不遺餘力,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是將內科學與腎臟內科相關知識傾囊相授給我這位國防的學弟。

走出國防與三總,不只有希望,更多的是衝擊與挑戰

記得在內湖常常被交代道:「來醫院就是要看病人,書回宿舍再看就好。」這樣子Learning from doing的訓練模式,在三總Clerk的訓練過程中,似乎早已定型。但到了台北榮總,發現不僅是Clerk、Intern帶著書閱讀,包含PGY與住院醫師,都常常帶著課本或是最新的文章閱讀。我想,這似乎不僅是學習模式的不同,更是一種風氣的培養與對於醫學知識更新的態度。這不僅僅讓我在北榮實習壓力增大,更讓我發現這些自己總是認為的保護傘,其實也可能阻絕我們與醫學進展。
在擔任系學會長的期間,看見其他學校的醫學生對於課程掌握與知識汲取的風氣,舉辦讀書會的外校同學所在多有,又或者只是針對醫療相關領域包含醫學社會學、醫學經濟學等等的討論與知識共享小組。讓我想起早在大一的時候,就想要與同學在圖書館舉辦生理學、解剖學的讀書會,只是當時遭受到許多來自同學的造謠與困境,因此作罷。





後記─東北角山區的困境,每月發抖的摩托車騎行之旅

冬季的福基公路,因為東北季風而寒冷且潮濕。公路視野往往被霧氣遮掩。
因為醫院或是課程的忙碌,常常只能在夜間騎車返家,從內湖的醫院騎行跨越40公里的蜿蜒公路,從內湖到南港,轉接汐止後進入山區道路,翻過五堵七堵與八堵,再由暖暖進入俗稱福基公路的省道二號丙線。過程常常出現完全沒有路燈探照的路段,就得靠著摩托車的頭燈打亮前方的彎道,所幸總有反光石與反光板,可以讓用路人了解前方彎道狀況。

近70到80公里的摩托車騎行旅程,固然危險,但仍然在實習階段,經濟上的狀況不佳,因此仍然得穿著雨衣,一邊發抖一邊騎車。
儘管實習醫學生在醫院需要忙碌於臨床業務,但並沒有薪水,常常外界也誤認為身著白袍、說明病情甚至是施行臨床處置的實習醫學生過得像是醫師一般優渥,但實則不然,有時候就連週末或晚間值班,過了用餐時段,得花自己的零用錢購買食品時,都成為一種負擔。
記得大三某次義診,與醫師們一同享用義診後的午餐,學長問我怎麼回醫學院,我說騎車,同桌的醫師們霎時停下碗筷看著我,直說到山路蜿蜒汐止的大貨車又很多,非常危險。我只是傻笑,或許這也是偏鄉醫學生的某種傻勁吧...


上方影片請用電腦版模式觀看(主要為沒有路燈的公路,在摩托車騎行上是一大挑戰)

自12月4日以來,瑞芳猴硐鐵路被崩落的土石掩埋,造成交通中斷,著實為東北角居民造成相當多不便。特別牡丹雙溪以降到貢寮福隆甚至是更遠的頭城區段,沿線上的居民不僅是經濟上需要仰賴鐵路運輸,將農作、漁獲送到市場販售,更重要的是醫療上也須仰賴鐵路,特別慢性處方籤需要定期返回基隆甚至是台北的醫學中心,追蹤長者的狀況外,也能夠即時調整藥物。
在福基公路開通後,本期待著公路運輸能在東北角萌芽,替東北角居民開拓新的運輸模式,讓地方對於鐵路的仰賴下降,又或者能有更客製化或是多樣化的路線,讓居民就醫就學更加方便。然而目前當地的公路運輸,規劃均以觀光產業,服務遊客為主,我們仍然期待更多資源的投入。也許觀光是促進在地經濟循環的火車頭,但醫療狀況是即時且長期的,在觀光的經濟火車頭帶動地方景氣甚至是帶動人口回流,最後讓相關服務業願意投入之前,交通仍會是東北角山區最大的困境。

文末感恩慈濟人醫會提供我實習的機會、感謝包含趙有誠院長、徐榮源副院長、黃勉倉院長、曾國憲院長、羅文傑主任、李嘉富醫師還有歐陽良俊學長、陳柏瑝學長等國防醫學院的學長們,在義診中不吝給予我指導。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Popular Posts

聯絡表單